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析] 狂生讀词||《長亭怨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8: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狂生讀词——【長亭怨慢】


       一、姜夔自度曲

       中呂宮【長亭怨慢】的赏析
       ——姜夔
       余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阕多不同。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余深爱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门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许?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但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幷刀,難翦離愁千縷。

       一般認為,這首詞是姜夔回憶與合肥情人離別時的情景。但是我讀來,是重回故地,滄桑變化,追悼逝者的哀痛。大家可能忽略了“詞序”裏“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和詞中韋臯玉簫故事的結局。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見於《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前為琅琊王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過去種的柳樹,今番重見,都已十圍。樹都變成這樣了,人怎麼能不傷感呢?這是時光流逝,重回故地,滄桑變化的慨歎。

       再看韋臯玉簫的故事——《雲溪友議》卷中《玉簫記》條載,唐韋臯皋游江夏,與玉簫女有情,別時留玉指環,約以少則五載,多则七載來娶,後八載不至,玉簫絕食而死。——玉簫死啦。

       也許,有人要問:姜夔離開合肥後,可能再也沒有回去過了,或者,姜夔情人或許很久以後纔死的呀!拜託,這是詞,是文學。姜夔非得把自己合肥的事一五一十地按實際來寫麼?他不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進行文學加工麼?

       下面,我們來慢慢分析,我這個說法,它到底成立不成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起拍是一個簡單的句子。但要深刻理解它的內涵,還是要仔細去體味的。首先,“絮”,點明時間是“暮春”這個時候;其次,“漸”,是一個過程,“吹”,是動詞,“盡”,是狀態副詞,那麼“漸吹盡枝頭香絮”,是看到“柳絮從枝上還有,一直吹到沒有”這個過程,它不是片刻,而是有一定長度的時間,它的含義是:人,在那兒徘徊了許久;再次,“是處”,一般都引柳永的“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以為是“處處”的意思,但我認為不是這個意思,因為解不通——“是處人家,綠深門戶”——若是“處處人家,都是柳陰濃密”——講不通——其實,“是處”,就是“這裏”的意思,就是“枝頭香絮被吹盡”那幾棵柳樹邊那戶人家,並且“綠深”,不但是柳陰濃密的含義,而且還含有“關門閉戶”的潛在內涵——人不在這裏了的意思。——這不是重臨故地,滄桑變化後,物是人非的感覺——這恰恰是詞序裏寫的那種“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那種感覺——是什麼?所以這一拍,它不是寫離別當時的場景,它是寫:暮春之時,重臨故地,人去樓空,物是人非,徘徊許久的悵惘情緒。——唯有這樣,它纔緊扣著“柳”字寫的——若“是處”解著“處處”,有可能不止柳樹了——,纔與詞序中桓大司馬昔日“種柳”,今日“重見”的感慨,關聯在一起。

       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许?——承怕,是一個遠景。過去多解作是作者“坐著船離開”時“不知自己將要飄向何處”的場景——這種有點故意忽略“遠”這個字的意思,不知何故,解釋不通的——我們關鍵是要找到它與起拍怎麼關聯的,纔對自己今後填詞,怎麼寫有實際意義。——它的來源,就是起拍“徘徊”的概念延伸——人不見了,徘徊許久,擡頭遠望,曲曲折折的江岸,江面上,暮色下稀稀落落的行舟,不知又載人何去?——“向何許”,是很有感慨的——自己找尋的人去了哪兒?自己當初四方漂泊無定,人間其他人的為了生計,四處流浪,都包含在其中了——這為下一拍“閱人多矣”,埋下了伏筆。沒有閒筆。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上一拍,作者投向了遠方,視線離開了“柳”,這一拍,又拉迴來,緊扣“柳”寫,照應詞序。它的辦法,是通過“長亭折柳送別”與“向何許”的關聯,通過人間的“離別”聯繫在一起的,並且,人間許許多多的“長亭送別”,投向柳樹來見證的。其是它的含義,是作者經歷了和見慣了許多悲歡離合。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這一拍,是上一拍的延伸。是從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隱的“一樹碧無情”,並且通過“閱人多矣”四字,反向關聯“樹猶如此”,緊緊扣住“柳”,表達無限哀怨的感情——天無情,所以天不會老,樹無情,所以見慣了悲歡離合,依然年年青發——它居然不會像人一樣白髮。樹青,暗示人白髮,也從側面暗示人老去,臨故地的意思。——這就從“柳”發端,又用“柳”收束上片,並且以發感慨的形式引出下片。

       日暮。望高城不見,但見亂山無數。——過片,又是遠景,而其實是最不好理解的地方。我們先來梳理它引用的典故,然後看它是如何與上片關聯在一起的,這個非常重要,無關聯,就是蕪蔓之筆——“高城不見”:語出中唐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原詩全首如下:
       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諒猶辛。五原東北晉,千里西南秦。一屦不出门,一車無停輪。流萍與繫匏,早晚期相亲。——理解了它的含義,就能理解本詞的過片這一拍的涵義——這是離別情人上路後,依依不捨,一步一回頭,直到看不見心愛的人,然後歸結為兩心同期美好的結局的一首詩。——在離開的路上。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把這首詞理解為當時離別場景的原因。——其實,通過上片的梳理,這個過片的含義是這樣的:暮春重臨故地,徘徊許久,人去樓空,濃密枝上的柳花,漸漸飄盡,擡頭遠望,暮色一起,曲折江岸,行舟帆起,不知飄向何方,身邊的柳樹,雖見慣了人事滄桑,但它沒有人的感情,太陽要落山了,我還是走吧。但是,人雖走遠,我依然依依不捨,回頭望去,那戶人家已經看不見了,那裏,再也見不到我的人了,只有亂山起伏,映入眼簾。——這就是關聯。這是典型的上片景物鋪墊到感慨,下片抒情的,最簡單的解構辦法——不是簡單的結構,就寫不出好東西的。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這一拍開始,纔是抒情重點的開始。這個故事,我們再抄一遍——《雲溪友議》卷中《玉簫記》條載,唐韋臯皋游江夏,與玉簫女有情,別時留玉指環,約以少則五載,多则七載來娶,後八載不至,玉簫絕食而死。——玉簫死啦。——不僅僅是當初離開之時,我沒有忘記,這次回來,人去樓空,追尋不及,也許我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我依然怎麼能忘掉當初的約定呢?——這一拍和上一拍的關聯,是靠那首詩的最後一聯:“流萍與繫匏,早晚期相亲”與“玉環分付”關聯在一起的!

       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這就是本詞,抒情的核心,主題。是當初“分付”的具體內容——擔心——不信而言中了——無人為紅萼作主——反向地關聯了:“流萍與繫匏,早晚期相亲”——並且,遙接上片“閱人多矣”,突出事情的悲劇色彩。——“閱人多以矣……怕紅萼、無人為主”——這就是,上下片緊密圍繞這個主題,深刻地聯繫在一起的結構方法——見慣了人世間的離別悲劇,逃也逃不掉。所以,推出結論(文森兄說的落想)——

       算空有幷刀,難翦離愁千縷。——再快的刀,能翦去永訣的哀痛麼?——離愁千縷——從柳樹起興發端,又回到柳樹收束。這就是所謂的首尾一貫。

       好了,我們一拍一拍地拆開說完了。現在我們在從頭梳理一遍它的結構:柳興→推出→柳束→推出→柳束。畫了兩個圓,上片一小圓,上下片一大圓,首尾一貫。興筆,景物鋪墊,推至上結,引出感慨,帶到下片抒情,回到興筆收束。下片第三拍後半部分,放置抒情重點,主意,邏輯上遙接上片第三拍前半部分,形成一個封閉圓,這兩部分相接的跨度,決定詞抒情的深度。——這是八拍慢詞,最易把握,次最不容易散的,最簡單的結構形式——簡單,但並不是滿足不了寫出好詞的目的。——你們可以參考參考姜夔另一首詞《一萼紅(古城陰)》,看看他是不是依舊採取這種最簡單的方式。也可以參考參考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看柳七這首詞的結構形式,是否和這個有何異同,這兩首詞質量如何,你們自有估量。——那麼,你們明白了些什麼沒有?

       當然,我可以十分清楚明白地告訴你們:這不是長調結構安排的唯一辦法。主題的明確性,拍與拍之間的關聯性,如果你理解得越深刻,你填詞的自由度越大。

       二、分析點評本次上交作業:

       1、安藍雪兒

       【長亭怨慢.姜夔體 】
       細風送,誰家簫鼓。行過長街,又穿朱戶。冷雨飛紅,橫波添綠,玉階數。雨收風住,驚瘦影,遷高樹。慕樹下藤蘿,天成就,生生相許。   
       遲暮。正殘陽如血,直是靄煙如布。此番別也,黯然又、袂分南浦。眼底綠色是羅裙,幷芳草、誰為賓主。悵從此深閨,擊節聽殘金縷。

       我們現在來分析雪兒這首:
       細風送,誰家簫鼓。行過長街,又穿朱戶。——起拍:別人家的簫鼓聲(鬧熱的)穿過長街,進入我的耳際(暗示“我”是“孤獨”的)。意像是“由遠及近”。

       冷雨飛紅,橫波添綠,玉階數。——承怕,反過來,意象“由我的目光”涉及“由近及遠”。與第一拍關聯的方式是相關概念的“渡”——由“風”→“雨”;“聽覺”→“視覺”;“玉階”限定了上一拍的“朱戶”的空間概念是在“院子”裏,而不是在“房間”裏。“數”,把主觀情緒由“孤獨”過度到“無聊”。

       雨收風住,驚瘦影,遷高樹。——第三拍,繼續用“渡”的方式連接上拍:“風雨”→“日(斜陽)”,“客體”→“主體”→“客體”——“風雨落花”,“水池波紋”→“身瘦體弱”→“影”→“樹”。主觀情緒由“茫然,無聊”→“清醒,惆悵”。

       慕樹下藤蘿,天成就,生生相許。——目光所投,樹下藤蘿,似如膠似漆的戀人纏綿,令人欣羨。通過“樹”的概念接來。道出:無聊,惆悵的原因——就是因為孤獨,沒有伴侶。這樣就把上片各拍全部聯繫在一起了,收束住了上片。——總的說來,整個上片,安排得挺好。

       遲暮。正殘陽如血,直是靄煙如布。——過片,用“遲暮”承接,道出“孤獨”的原因。“殘陽”接“影遷高樹”,“靄煙”接“雨收風住”。而佈景都圍繞“遲暮”來安排。——美人遲暮,身心孤獨(暗示愛人離去)。

       此番別也,黯然又、袂分南浦。——這一拍,直接道出前面佈景的暗示。不比多說。

       眼底綠色是羅裙,幷芳草、誰為賓主。——暗用“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道出對愛人在外拈花惹草的擔心,把外面的芳草和家裏的羅裙,分不清誰主誰次。處理得挺好。與上拍的聯繫,由“南浦”→別——江淹——“芳草”,連接在一起的。

       悵從此深閨,擊節聽殘金縷。 ——以“勸君惜取少年時”和“好花開時直須摘”收束全文。——照應“遲暮”——“孤獨”。

       總體挺好的。要說可能進一步的話,可以把虛詞煉得更精確些。

       2、妮兒

       【長亭怨慢】
       恰春暮、枝頭難駐。柳渡長亭。綠舒紅去。遠棹歸來,客流零亂向何處。過人皆錯。曾記否、桃源路。路是舊來時。景恰似、人非如故。   
       靑樹。盼魚書不見。只見亂鷗三五。李郎去也。卻忘得、卿卿曾訴。外域是、雨雪風霜。怕回顧、為誰傾注。算數載春秋。難斷當初情愫。

       恰春暮、枝頭難駐,柳渡長亭,綠舒紅去。——起拍大概意思應該是說,春天要完了,花要謝了,綠更深了,柳樹也覆蓋(?)長亭。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四個字插在“枝頭難駐”和““綠舒紅去””之間,思維跳躍有點大,如果是我,可能會這樣寫:“恰春暮、枝頭難駐,別了風梢,水流漂去。”——集中在花上,以花代表春。

       遠棹歸來,客流零亂向何處。——起拍寫春去,這一拍寫人,主要是如何讓它和前面關聯起來。水載花去,水載人回,可以聯繫在一起,我們主要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去”和“歸”的矛盾上了:遠櫂歸來,艷紅零落又成誤。——這樣就是人花錯過。矛盾就出來了。也為下面鋪路。

       過人皆錯。曾記否、桃源路。——這拍承上,關鍵在前面四個字接得住。——事情都錯,還記否、桃源路。——這樣寫,就暗示曾經有一起美好的過去。

       路是舊來時。景恰似、人非如故。——這樣就基本合攏了,稍微調整一下:路是舊來時,景卻未,依然如故。——強化原來曾有美好和諧。

       我們把上半片抄在一起看看:
       恰春暮、枝頭難駐,別了風梢,水流漂去。遠櫂歸來,艷紅零落又成誤。事情都錯!還記否、桃源路?路是舊來時,景卻未、依然如故。

       靑樹。盼魚書不見。只見亂鷗三五。——過片,應該提取前片的主要意思繼續往下延展。這個過片還可以,就是兩字韻,不合適。可略微修改修改:回顧。盼魚書不見,總繞亂鴉三五。

       李郎去也,卻忘得、卿卿曾訴。——前面人已經不在身邊,這裡不能回到剛走的時候去——天涯芳草、不曾念、噥噥低訴。

       外域是、雨雪風霜。怕回顧、為誰傾注。——這拍應該繼續申討:想也是、舞袖圍棋,甚精力、為誰傾注。

       算數載春秋。難斷當初情愫。 ——好了!改回到起拍,收束啦——算孤守園枝,難護深幽心愫。

       整首詞抄一遍吧:

       恰春暮、枝頭難駐,別了風梢,水流漂去。遠櫂歸來,艷紅零落又成誤。事情都錯!還記否、桃源路?路是舊來時,景卻未、依然如故。   
       回顧。盼魚書不見,總繞亂鴉三五。天涯芳草,不曾念、噥噥低訴。想也是、舞袖圍棋,甚精力、為誰傾注?算孤守園枝,難護幽深心愫。

       3、疏桐吹綠

       長亭怨慢【歧路】
       目窮盡,步停足駐。憶取當時,蝶飛蜂舞。柳暗堤平,殷勤鸝囀喚春住。月華盈袖,香滿徑、紅無數。只道可通幽,卻怎料、眼前分度。     
       環顧。看靑山頭白,此事多磨如許。一朝執手,何須問、塵緣誰誤?見天憐、陌上同偕,縱不舍、終將歸去。嘆路恐長行,更嘆人難長處。

       目窮盡、步停足駐,憶取當時,蝶飛蜂舞。——起拍,眼中有見,駐足追想春盛。無所謂合理不合理。

       柳暗堤平,殷勤鸝囀喚春住。——此拍,或者寫目見,或者繼續追想中昔日景象。據句意,此拍寫的是,目見春暮。

       月華盈袖,香滿徑、紅無數。——此拍無理。或續寫上拍之目見細節,或轉如主觀感受皆可。前皆晝景,此乃夜景。另,乃盛春景,若回追想中,需前四字著力明確,且還要留出轉到目前之線索。

       只道可通幽,卻怎料、眼前分度。——上拍誤,此順著繼續。雖與上拍有關聯,但愈發遠了。

       以下就亂套啦!——其實,只要緊扣“歧”字寫,過去和現在對比著交叉著往下寫就可以了的。

       4、幽蘭靜雅

       【長亭怨慢•濕了心情 】
       嘆何止,瀟瀟絲雨。夜影吹寒,暗香凝露。往事依稀,舞風回雪謝家賦。一時情緒,相思意、頻來去。耳畔總縈回,料也識,埔仙詩句。   
       寄旅。著扁舟逆浪,覓得隴頭居處。伊川洛水,已不見、襪塵微步。卻只有,月色盈空,落照得,凄凉烟浦。望馳驛江南,能折梅花些許?

       嘆何止、瀟瀟絲雨,夜影吹寒,暗香凝露。——起拍,暗香說梅,絲雨,凝露說濕,歎,寒說心情。破題很快。

       往事依稀,舞風回雪謝家賦。——夜寒孤影,見梅生歎,追憶過去,從雨露渡到雪,由梅關聯,仍然是“濕”。

       一時情緒,相思意、頻來去。——加重“歎”,說“心情”二字。

       耳畔總縈回,料也識,埔仙詩句。——延展“情緒”,歸到“梅”。“料也識”三字需大力琢磨。關上啟下纔行。否則,上片到是收攏了,開展不了下片。前半句話,是“耳畔縈回”,“識”也不對。此三字可與所憶之人關合上,以便引領下片。最簡單的寫法:似低詠。

       總之,上片的“濕”了的“心情”,是因為見“梅”而思“梅樣的人”。挺好的。

       寄旅。著扁舟逆浪,覓得隴頭居處。——過片非常重要,可以從“我”說起,也可以從“梅樣的人”說起,都可以往下展開。這裡是從“我”說起,因為生計離開“梅樣的人”在江湖上飄蕩,所以纔憶。有些字句不符合這個意思,可進行微調。——寄旅。著江舟逆浪,無法隴頭容與。——這樣就合理啦。

       伊川洛水,已不見、襪塵微步。——這樣,本句就有意義啦:再回頭尋覓,人已不見。

       卻只有,月色盈空,落照得,凄凉烟浦。——繼續深化。

       望馳驛江南,能折梅花些許? ——上兩拍如果成立,這樣收,纔吻合:算馳驛江南,怎寄梅花些許?

       5、子靑

       【長亭怨慢*秋月】
       引一段,傾城往事。雁過妝樓,香畱桂子。攜夢重來,簾波雲角轉無際。軟紅十丈,漫解得、嬋娟意。冉冉泄澄輝,猶照澈、離人千里。    如是。便年年三五,把盞酬花堪憶。紫霞舊侶,共凝戀、深霄情味。遠應畫、眉黛春山,近可漾、明河秋水。夜氣幻、酒痕風影,相隨相對。

       引一段、傾城往事,雁過妝樓,香畱桂子。——子青這個起拍,破秋月題,並關合情事。傾城→月貌——破月,桂子→秋月——破秋。傾城,妝樓,合情事。

       攜夢重來,簾波雲角轉無際。——重來接往事。夢揭虛想而非實際。雲角轉,關合月。

       軟紅十丈,漫解得、嬋娟意。——我在這兒,夢入故事,那人在紅塵中,可知道我的心意?這是推筆。嬋娟,關合月。

       冉冉泄澄輝,猶照澈、離人千里。——天上清月,冷靜照遍人間有情之人相隔千里。皆扣住月和情寫。整個上片很成功。

       如是。便年年三五,把盞酬花堪憶。——過片遙接“引一段往事”,暗示是年年這個月圓之時都在思憶。暗示過往情之深,無法忘懷。按:憶字,似乎只有入聲的讀法,沒有上去的讀法,所以出韻了(儘管有人誤押過上去韻,比如王國維)。仍然能扣月合情。很好。

       紫霞舊侶,共凝戀、深霄情味。——仍然在意。共字,說明是雙方都如此。可能把深宵改為“清宵”更好些。深宵可有月,也可無月。但澄澈之夜空,因有月居多。

       遠應畫、眉黛春山,近可漾、明河秋水。——假設之詞,如果現在能在一起,一定的美好情景。眉暗關合月。

       夜氣幻、酒痕風影,相隨相對。——酒醒月隱,空幻一場,唯有風應相隨。挺好。

       6、書籤

       【長亭怨慢  丙申中秋前日】
       問何緒、華年消歇。零亂秋階、夢餘黃葉。九陌車龍,紛紛漠漠趁佳節。意闌斯轍,門護掩、空吟篋。磐石不能言,恰敵得,瓶花虛設。    眞切。算陶籬尚在,不見當時霜月。高梧自寂,管明日、哀弦如沸。記對影,灑落靑蓮,也擬似,醉襟奇絶。但孤賞嬋娟,碧宇殿寒休說。

       問何緒、華年消歇,零亂秋階、夢餘黃葉。——起拍,華年消歇,夢餘黃葉,破秋字。夢餘,理解成夢裏只有,或者夢後只有,都行。為了不出現“秋”字,“秋階”可改為“風階”。“問”字,可改為“賸”,整個句子這樣寫:賸何緒、華年消歇,零亂風階,夢餘黃葉?——與原句的差別,可以自己體會體會。

       九陌車龍,紛紛漠漠趁佳節。——承拍“佳節”,破秋天的節日。仍然還未明確是“中秋”,可以是“重陽”嘛。——“趁”字極好,以此為機會也。處處車水馬龍,有沒有情懷,都以此為機會狂歡一把,與起拍自己的落寞情懷形成對比。——“我”與世人不一樣也,就凸顯出來了。

       意闌斯轍,門護掩、空吟篋。——進一步表現“我”與眾不同,疏離世人。斯轍,這一途,意闌,沒有這個想法了。意闌斯轍,合起來就是:“我”沒有像外面的人那樣趁佳節的想法了。“護”字下得極矜持——關上門,保護自己獨有之趣。空吟篋——連這個“趁節”吟詩也不作了。非常孤高的形象。

        磐石不能言,恰敵得,瓶花虛設。——以此收束上片:雖然不能說我的志趣堅如磐石,但比那些“趁節”的“瓶花”清爽多了。——“敵”字,明志。

       通過這個分析,主人公孤高自潔的形象,全面烘托出來了。——以詞明志也。

       眞切。算陶籬尚在,不見當時霜月。——過片,遙接開篇,道出何緒詳情:當今世界,真實地感受到了,就算有陶淵明賞菊那樣的地方,也再也沒有像明月一樣光輝的人格之人了。——至此,出“月”,方見佳節乃中秋也。——無人可伍,所以甘願自覺疏離於世。

       高梧自寂,管明日、哀弦如沸。——進一步抒發自己自甘寂寞的情懷,不管外面悲歡俗世。

       記對影,灑落靑蓮,也擬似,醉襟奇絶。——到這裡,和盤托出:自己思念或者說是懷念曾經有那麼一個清雅脫俗人格高尚的友人或者愛人,而當世不復類似,固甘受寂寞,自覺疏離世界。恬淡情深。

       但孤賞嬋娟,碧宇殿寒休說。——所以,不屑跟不相干的人說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意作連理枝的情懷。就這樣孤芳自賞吧。廣寒宮→長生殿的暗喻。嬋娟,既是月,指中秋,也是人,寫自己。

       把一段愛情故事,寫得如此出塵脫俗,而且自身清潔,令我驚訝。挺好。

       7、风柔清梦

      【長亭怨慢  無月中秋】
       霧湮月、朦朧滬上。夜色愔愔,墅院深巷。漸進中秋,幾多惆緒待疏放。故人前事,常憶起、終難忘。石上有盟邀,孰料得、薄緣悲愴。
       迷惘。小窗難眸斷,怕見霓虹燈亮。鄰家笑語,更襯出,孤娥寒閬。只能是、緊閉長門,獨歌向、虛空吟唱。願天亦憐情,酌減相思憂悵。

       霧湮月、朦朧滬上,夜色愔愔,墅院深巷。——起拍就點明了上海霧天無月。但“墅院”與“深巷”有矛盾。——墅:《廣韻》辰與切《集韻》《韻會》上與切《正韻》承與切,署上聲。田廬也。——得改。最簡單的改法就是“窄屋”。

       漸進中秋,幾多惆緒待疏放。——題目是中秋,這裡說“漸進”——矛盾的呀,“漸進”得改。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最簡單的改法:本待中秋,幾多愁緒要疏放。——(卻偏偏無月,讓人抑鬱)

       故人前事,常憶起、終難忘。——說惆緒之因原。

       石上有盟邀,孰料得、薄緣悲愴。——繼續深一步說惆緒之原因。意思可懂,用詞有問題。有盟和邀盟,兩碼事。石上,三生石的那塊石頭。可改“邀”為“深”。

       整個上片,其實是說失戀了,心情不好,本待中秋賞月調整心情的,卻偏偏中秋無月。

       迷惘。小窗難眸斷,怕見霓虹燈亮。——無月可賞,心情排遣不了,所以“迷惘”,所以向外眺望,有怕見外面的繁華鬧熱,更襯托自己的孤獨。用詞,也有些古怪。小窗句,可改為:小窗眸慵送。——不想向外看。

       鄰家笑語,更襯出、孤娥寒閬。——這個前面解釋了。用詞不是很好。閬之本意乃門高,儘管閬閬有空虛意。用更簡單的可以表達差不多的意思:孤情寂況。對不?不必強調自己是個女的。詞讀完就能看出來。

       只能是、緊閉長門,獨歌向、虛空吟唱。——繼續說孤獨,雖通,但累贅了。還是用詞古怪。算了,就這樣吧。

       願天亦憐情,酌減相思憂悵。——老天呀,還是把月亮放出來吧!

       事情是表達清楚啦。

       8、水驛居

       【長亭怨慢·中秋逢雨】
       奈佳節、恰逢時候。便以如此,暮寒天漏。月影藏蹤,長空唯望積雲厚。直教惆悵,前個景,今同又。獨自竟希噓,日飲思,經年人瘦。   
       別後。怕年年三五,對景新傷情竇。涼宵細雨,豈堪對,寂寥相守。雁字隱,矚目還增,便失望,還期回首。任今夜陰晴,只待此情常久。

       奈佳节,恰逢时候,便以如此,暮寒天漏。——起拍開門見山:佳節遇雨。“以”改成“就”,“寒”改“來”吧。

       月影藏踪,长空唯望积云厚。——下雨,當然月無蹤跡啦。長空不是望,是見。——月也無蹤,穹蒼只是積雲厚。

       直教惆怅,前个景、今同又。——嗯。這句有點意思。尤其“前個景”三字。看到後面,就知道了,沒有這三個字,還真貫不通下片。這一拍的說的意思是,跟上一個中秋一樣,又是有雨無月,怎麼教人惆悵呢?為什麼惆悵呢?有故事可追憶唄!

       独自竟唏嘘,日饮思、经年人瘦。——惆悵之源,上拍解釋已經點明,必然含這個意思。“日飲思”三字,雖然搞不懂啥子意思,但不妨礙整句意思的理解。改個清楚明白的說法吧!——獨自竟唏噓,為底個、經年人瘦。

       别后。怕年年三五,对景新伤情窦。——過片,故事來了。“新傷”不對。改“還傷”吧!

       凉宵细雨,岂堪对,寂寥相守。——無月有雨,滴答聲可能更覺孤獨。就是此句之意。略μ修飾一下吧。——宵寒雨細,不堪對、影兒廝守。

       雁字隐、瞩目还增,便失望、还期回首。——這拍略亂,與題遠了些,雖然可以接上句。還是想辦法改改吧:滴答裏、冷落簷聲,更容易、淒涼回首。

       任今夜阴晴,只待此情常久。——今夜直是雨,沒有陰,也沒有晴。改改吧!——算今夜開晴,千里難期長久。

       抄一遍這詞吧,還是有點意思的:

       奈佳節、恰逢時候,便就如此,暮來天漏。月也無蹤,穹蒼只是積雲厚。直教惆悵,前個景、今同又。獨自竟唏噓,為底個、經年人瘦。    別後。怕年年三五,對景還傷情竇。宵寒雨細,不堪對、影兒廝守。滴答裏、冷落簷聲,更容易、淒涼回首。算今夜開晴,千里難期長久。

       9、金色娃娃

       【長亭怨慢 穿越可可西里】
        喜窗外、草雲連際,終是相見,可可西里。夢繞魂牽,羚羊奔跑在天地。萬千情緒,言語説、難如意。怕附足蛇身,把心景、霎時全毁。     
       消逝。路迢迢恨短,更恨餓文飢字。漫成畱戀,但賸得、景情零碎。又還恐、意識模糊,用拙筆、支離維繫。會微笑摩挲,白髮燈前凝視。

       喜窗外、草雲連際,終是相見,可可西里。——起拍,簡單,而喜悅蘊含其中:車窗外,一眼望去,草雲遠處相接,我終於來了:可可西里。

       夢繞魂牽,羚羊奔跑在天地。——曾經魂牽夢繞羚羊在天地間自由奔跑的想象,終於真實地看到了。沒有前面“終是相見”四個字,“夢繞魂牽”就會很突兀。這樣一接,就自然而然了——魂牽夢繞,終是相見。

       萬千情緒,言語説、難如意。怕附足蛇身,把心景、霎時全毁。——這兩拍,說自己激動的心情和眼前的美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簡單不?知道吧?不一定要用什麼複雜的詞彙,照樣能精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挺好,喜歡這種語言。

       消逝。路迢迢恨短,更恨餓文饑字。——火車飛逝而過,美景消失了,本來一路很漫長的,但此時卻怨恨道路太短了——沒有看夠呀!更惱恨自己文筆不好,無法把這些美景記錄下來。“餓文饑字”,好,娃娃典型的表達方式。沒有幾個人能這樣形容,但很貼切呀。從故紙堆裏覓食,哪裡比得上自己活鮮鮮的語言呢!真實的生活嘛。狂生常說:造句關於天分。信然!

       漫成畱戀,但賸得、景情零碎。又還恐、意識模糊,用拙筆、支離維繫。——儘管文筆不好,咱還是趕緊零零星星地記錄下來自己的感受吧!萬一將來記憶模糊了,忘了呢?

       會微笑摩挲,白髮燈前凝視。 ——老了回憶,燈前凝視著這些記錄,摩挲這些記錄,一定會會心一笑的。

       簡簡單單,沒有清高,沒有高遠。咱老百姓的感情,就是這樣樸實真切地幸福著。OK!

       10、富暉

       【长亭怨慢】
       月圆日、郊区方向,满目青山,绿波浮漾。远眺亭台,隐于林幔好模样。巧迎峰状,观塔景,巍峨况。纵览莽苍茫,耸立在,云天之上。   
       月朗,看东方暮色,气韵万千风尚,娇羞妩媚。雾霭淡,掩群星亮,赏异趣,顶冒银盘,恰如梦,终生难忘。静夜思亲人,凝视婵娟无恙。

       月圆日、郊区方向,满目青山,绿波浮漾。——起拍點明時間地點,顯然是中秋之夜。視角是投向遠方峰巒的。綠波,是比喻峰巒起伏壯。否則,講不通。

       远眺亭台,隐于林幔好模样。——前面已經遠看了,這裡的遠眺,就沒有必要了,改為:約略吧。

       巧迎峰状,观塔景,巍峨况。——迎?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前面說亭,這裡說塔,就靠前四字遞轉。前面已看,這裡的觀,也是費詞,而且,以“巍峨”形容塔,這塔,必須是既高又大。是嗎?改改吧:漸移眸處,更塔聳、升高狀。——前四字一句,可以不押韻的。

       纵览莽苍茫,耸立在,云天之上。——雲天之上,就是莽蒼蒼,莽蒼茫,不是詞彙,也組不成詞組。這樣改,就通了:縱覽莽蒼蒼,意緒在、雲天之上。目盡蒼茫,思緒雲表,這是說得通的。

       月朗,看东方暮色,气韵万千风尚。——明明月朗之夜,怎的又在暮呢?暮字單說,沒有其他限定,就是傍晚之意。月朗。看東方夜色,氣韻萬千風尚。這是由客觀開始轉主觀了:看到月下美景,感受到了祖國的大好氣象了。

       娇羞妩媚,雾霭淡、掩群星亮。——這一拍,有點亂了。說月太亮,把群星之光明掩蓋了?如果前面暮色,是暗指,指一月光輝,群星暗淡,那麼,氣韻萬千風尚又不對了。所以,還是保留上一拍意思,這一拍寫晨霧漸起,星光若現就行了,還有點時間推移的意思。這樣改吧:涼風漸起,薄霧淡、遙星之亮。

       赏异趣,顶冒银盘,恰如梦,终生难忘。——頂冒銀盤,雖然我懂是頭上有月亮的意思,但是,太古怪了。這一拍的意思是,為了欣賞這美麗的月色,我遊走在戶外,產生的夢幻感覺,終生難忘。這個意思,很好用簡單美好的句子來表達的:感興趣、清玉團圝,恰如夢、終生難忘。

       静夜思亲人,凝视婵娟无恙。——這樣一收,就可以了。用月之圝團,及親人團聚,親人與月,皆美好無恙。

       11、蘭 兮

       【長亭怨慢】
看天上、蟾宮仙闕。玉鏡盈盈,桂華清絕。碧落嫦娥,世間兒女甚殷切。壹年秋節。同舉盞、邀明月。此月意團圓,但照得、心頭如雪。   
       竊竊。問天涯此際,更有幾家離別。歡歌過後,最怕是、月圓人缺。聚與散、莫道尋常,再能否、都無從說。況漫漫人生,多少良辰虛設

       看天上、蟾宫仙阙,玉镜盈盈,桂華清絕。——這種起拍,看似敘述,其實字裡行間已經刻意營造出一種嚮往的情緒。起拍暗示圓月,提示中秋。

       碧落嫦娥,世间儿女甚殷切。一年秋节。同举盏、邀明月。此月意团圆,但照得、心头如雪。——這幾拍,閒閒說來,以月和團圓的概念,承接起拍而來。天上人間,情感相同,一樣期許的意思。

       這種寫法,就是賦比興裏所謂的賦的方法,在敘述中鋪墊醞釀出感情,為下片正面抒情,提出依據。這裡就是從天上澄澈,月之清亮團圓,逐漸推向主觀“心如雪”。這就是暗中“聚焦”。“心如雪”是一個很好的向下展開的概念。姜夔《一蕚紅》就是這樣安排的。簡單結構,也可以寫出好詞。

       窃窃。问天涯此际,更有几家离别。欢歌过后,最怕是、月圆人缺。聚与散、莫道寻常,再能否、都无从说。况漫漫人生,多少良辰虚设。——下片,就是從“心如雪”即“心裏明明白白”一路展開,一路行來的。把自己洞悉的人世哀樂訴說了一遍:透過歡樂,人間有愁苦,透過歡聚,人間有悲散,哪怕在這個傳統團圓的日子。——“心如雪”也。沒有什麼大毛病。我沒得改。這種閒閒敘述,把自己情感,思索,都蘊含其中,正是狂生追求的目標。

       12、小泓

       【長亭怨慢•盼歸 】
       又晨夕、逡巡南浦。翦水眸低,斷橋煙楚。望極深秋,歸帆無繫落花數。一江流碧,吞不盡、鮫珠苦。月上岸頭時,影環抱、虛檐如度。   
       靑顧。若風吹綠柳,纖指温柔琴撫。周郎顧曲,怎銷得、蝶飛鶯舞。更攜手、香徑徘徊,卻轉眼、霜叢凝佇。嘆熱淚沾襟,難逐逝波東去。

       我們來看看小泓這首吧:
       又晨夕逡巡南浦。翦水眸低,斷橋煙楚。——起拍,我不知,南浦與斷橋,作為送別的象征,能否關聯在一起,它們有沒有矛盾?煙楚,是什麼意思,我想破腦袋,也不知是怎麼組合在一起的,表達什麼意思?

        望極深秋,歸帆無繫落花數。——這一拍,應該是由眸→望→秋水→秋;望→歸帆;秋?→落花?黃花乎?→什麼含義?——歸帆,如落花般稀稀落落?數,到是和雪兒一樣,可以表示望中無聊之意。

        一江流碧,吞不盡、鮫珠苦。——(人不歸),一江流水,吞聲如人淚——無窮無盡也。由歸帆入江流。

       月上岸頭時,影環抱、虛檐如度。——時間推移到晚上,月上來了,投虛簷之影,入人懷抱。這簷,於何處來?南浦之空亭之簷,斷橋邊亭子之簷?影已度,暗示人尚未歸?

       靑顧。若風吹綠柳,纖指温柔琴撫。——過片,青顧,青眼相對之意,故此句意思是,青眼如風吹柳,手撫琴之溫柔。而青眼從何而來?人歸乎?歸又何需盼耶?未歸,乃將歸之人乎?

       周郎顧曲,怎銷得、蝶飛鶯舞。——?疑人之於外,瀟灑風流,鶯圍蝶繞?曲有誤,周郎顧——風流俊秀耶?

       更攜手、香徑徘徊,卻轉眼、霜叢凝佇。——於外,瀟灑風流之細節?顧曲目成,攜手香徑,進而互相含情脈脈於深叢?

       嘆熱淚沾襟,難逐逝波東去。 ——嗯?人於外風流不歸,涕泗橫流,舊情已逝,不復返耶?——還盼甚歸?

       13、小泓

       【長亭怨慢 離思】
       正樓上、夕陽斜照。風送殘花,酒灑衰草。雁足何憑,空題流葉逝波渺。望穿苔絮,靑未散、紅先老。過眼盡浮雲,猶掩映、韶華分曉。   
       春好。恰鶯啼柳綠,窗下共論書稿。分茶活火,沸爐雪、冰心融了。一脈通、久病都除,恐又害、傷情傾倒。況半醒中宵,惟有淚痕環抱。

       正樓上、夕陽斜照,風送殘花,酒灑衰草。——殘花衰草同時能見,深秋初冬也。西樓傷飲,酒濺及草,荒樓也。斜陽照臉,嚇煞人也!

        雁足何憑,空題流葉逝波渺。——雁書不到,寄書沈海。到也切合題“離思”。樓涉雁,或因易安之: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而關合,月滿,殘日,類也。題葉隨波,亦是深秋初冬。

       望穿苔絮,靑未散、紅先老。過眼盡浮雲,猶掩映、韶華分曉。——望穿,浮雲掩映韶華,分曉,知道?

       14、安甯狂生

       仙呂宮【長亭怨慢  賦七夕】
       譜新曲、詞風瀟灑,不訴憂傷,盡書牽掛。水隔空間,夢縈湖海自橫跨。兩相通也,何必鵲、橋來架。就算總凝望,會證實、斯情眞假。   
       今夜,想年年過卻,故事豈須重寫。纔羞乞巧,但記得、那時曾話:嚮萬象、絡繹紅塵,並收束、心猿意馬。信專守深衷,卿我還期同者。

       我敢裝腔作勢地在這裏跟大家談《長亭怨慢》,是因為《長亭怨慢》,我會玩呀,簡單。儘管我不能保證我填的詞精彩絕倫,但是,只要是安甯狂生鼓搗出來的詞,你們大概要從中找出邏輯上無關聯的散拍,幾乎是不可能的。我現在來說說我自己的七夕詞,它的抒情對象是遠在天邊的心上人。是用絮絮叨叨的方式訴說的。

       譜新曲、詞風瀟灑,不訴憂傷,盡書牽掛。——起拍,開宗明義,別人談到七夕,因為聚一夜就分別了,總是悲悲切切的,但是,“我”不要這樣的腔調,要瀟瀟灑灑地,不憂傷,只告訴天邊的“你”,“我”牽掛“你”。

       水隔空間,夢縈湖海自橫跨。——雖然我們相距很遠,銀河水隔,但是,只要我們有夢,就能超越空間,心靈聚合。“牽掛”遞出“隔”延伸到“跨”。

       兩相通也,何必鵲、橋來架。——因為我們的心是在一起的,其實今天聚不聚,是不在乎的,不必乞求喜鵲來架橋。“夢”遞出“跨”自然延伸到“通”。

       就算總凝望,會證實、斯情眞假。——正是因為空間的距離,纔會在繁雜的江湖裏,禁不禁得起考驗,慢慢地證實這份情感,是真是假。為下片埋下伏筆。這拍,是“隔”的概念。

       今夜,想年年過卻,故事豈須重寫。——過片,蕩開一筆,扣到題目“七夕”之上。年年今夜,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不必在這兒渲染敘述了。表面上是閒筆,暗裏是在說,已經習以為常,不以為奇了,相隔,在人世間,很平常了。

       纔羞乞巧,但記得、那時曾話:嚮萬象、絡繹紅塵,並收束、心猿意馬。——這兩拍緊密聯繫,遙接上片“何必鵲、橋來架”。是在說,我根本不願意借助外力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只記得當初在一起是的誓言:禁受住紅塵浮華的考驗,一心一意對待這份情感。

       信專守深衷,卿我還期同者。——這樣來收束全詞的:我相信天邊的“你”,和“我”一樣,是珍惜這份感情的,即便人是相隔的,但心靈是在一起的。言下之意:“你”熬得住寂寞,“我”就耐得了寂寞,信守相期。

       就是這麼簡單。狂生的詞,不大會出現“稀奇古怪”的辭彙。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4-20 18:35 , Processed in 0.03698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