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6|回复: 2

[原创]谁为国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08: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font size="4"> 医生所从事的是最为忠诚的事业。医生的忠诚被人们称为“第二种忠诚”。医生不是吹捧,不是歌颂,不是赞叹。医生是挑剔、是检验、是舍弃、是斗争。她所从事的是实实在在、精益求精,来不都半点虚伪和马虎的职业。她带给人们的是良药苦口、血雨腥风、甚至是骨肉分离。但她在去除腐朽,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创造着神奇,令人类和人类所希予的东西获得新生和康健。</font></strong></p><strong>
<p><br/><font size="4">  我们今天所说的医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医生,而是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不是给个体,而是给国家、给社会看病的人,所以称为“国医”。自古及今,能称得上“国医”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难能可贵。因为“国医”比一般的人具有更为高尚的品德,更为精深的思想,更为厚重的内涵,更为顽强的献身精神。</font></p>
<p><br/><font size="4">  “国医”不是给一个人看病,而是给一群人看病;有时也不是给人看病,而是给社会看病;给国家、给党派、给政治制度把脉开方。小病时打针、吃药,大病时麻醉、手术,也许是开颅、搭桥、切肺、换肝。我们都知道华佗和曹操的故事,医生所从事的是高危行业,面对的一般是弱势群体,一旦失误也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包括经济赔偿、事业受挫、甚至人身伤害)。而“国医”面对的往往是强权政治和失落的群体,落后的思潮;他们的思想、行为、主张常常不能被人们理解、认识、支持。人都是愿意听好听的,他们能接受医生对身体的“宰割”,而难以接受国医对精神、思想、行为的“指责”和纠正;特别是那些有权力的人,整天听惯了奉承、谄媚的语言,那里能接受得了别人的“说三道四”呢?本来已经“病”的很重了,他还在那里得意洋洋呢。所以,面对这些人,一句话就有可能是天大的失误,一旦失误则意味着身败名裂,万劫不复。因此“国医”除了高超的思想艺术,更要有过人的胆略。</font></p>
<p><br/><font size="4">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二人堪称得上是现代“国医”了!孙中山先生深谙此道,在给人诊治的同时,也把了清政府的脉。他把透了清政府腐朽没落??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的脉。于是乎,“投笔从戎”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暴动:1895年广州第一次起义,1906年萍乡、醴陵、浏阳起义,1907年黄岗起义、广州暴动、广西镇南关起义,1911年广州第二次起义,终于在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中取得了胜利,彻底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把人民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鲁迅先生和孙中山先生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相似。原先,鲁迅先生也是学医的,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的几十年里,鲁迅先生也把脉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为了唤醒民众,振兴中华民族,他依然弃医从文,为我们人民大众、为我们的社会开出了他“药方”:《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还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和精神的振奋。</font></p>
<p><br/><font size="4">  孙中山、鲁迅先生可以说是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他们都为当时的社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把脉开方,一个是毫不留情的武装斗争,人称“孙大炮”;一个是把笔当成武器来唤醒民众的文化泰斗。他们把脉之准,开方之绝,手段之高,斗争之激烈,精神之顽强,战果之辉煌;堪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国医”之典范!但是,他们并没有根治中国民众、中国社会的顽疾。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讳疾忌医者有之、换汤不换药者有之、产生抗药性者有之、治愈又复发者有之。总之,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依然举步维艰。他们的药方失灵了,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病症,治疗今天的社会,治疗今天的人们??精神和思想上的顽疾。比如说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好攀附权贵、好窝里斗、自相残杀、爱耍小聪明、胆小怕事、虚伪懦弱、狭隘自私、明哲保身,以及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官僚主义作风、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官本位思想等等。这些东西至今还困扰着我们的灵魂,束缚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思想。</font></p>
<p><br/><font size="4">  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强盛,也希望我们的民众健康,愿国医常在!</font></p>
<p><br/><font size="4">  我们拭目以待! </font></strong></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p>谁为国医?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font size=\"4\">鲁迅滚蛋了,他笔下的人物欢呼雀跃了</font></p>
<p><font size=\"4\">                          (本文引自人民网强国社区强国论坛,作者:萧让 )</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br/>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br/>看看:<br/>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br/>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br/>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的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br/>      阿Q们复活了。从土谷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br/>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br/>      祥林嫂、华老栓、闰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般的苦痛?!<br/>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br/>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br/>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br/>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font><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01 10:18:5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3-28 17:47 , Processed in 0.07887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