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吾十五而志于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2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似乎是说,到了15岁孔子才立志于求学上进。前面说过,孔子3岁父丧后被母亲带到国都,依靠亲戚生活。有人推断孔子的母亲颜氏家族是以相礼为业的,所以,小孔子从小浸淫在礼仪的氛围里。所以到7岁“陈俎豆而戏”。其他的孩子都在斗鸡戏狗过家家的时候,孔子却开始铺演礼仪为戏,从儿童的眼光看,幼孤之子是孤单的。所以我倾向于接受这种观点,而不是所谓“生也圣与,上天固使夫子传礼也”。若说天意,那么孔子为殷商之后裔,碰巧又生活在“周礼备矣”的鲁国,并且经历诸多磨难,以使之“学于天下”,冥冥中文明之火不熄吧。

东鲁故地,至今流传着孔子跟随吹打班随行打杂的故事。民间传说有时候未必全无来由。中国的历史是为大人先生做传,你登上那个平台之后,才会有你的一笔书写。所以贱时卑事多不记录。所以史书中一上场就是英雄,追踵前因,必幼有灵异,则是有选择的粉饰了。这在逻辑上其实是错误的。正如我推断,鸟图腾部落大概应该有吞鸟卵可以妊男的说法,于是成为女子求妊的一种方式。所以史书中有大量英雄的母亲吞了鸟蛋产下英雄的记录,摘捡出来,倒推回去,反倒是鸟蛋的功劳和英雄的天赋了。

合理的讲,孔子依托在一个以相礼吹鼓为业的族群里,其幼年之戏,少年之跟班鼓吹,都是想而易见应有的经历,不必为圣人讳言。而且或许颜徵在或许也是为吹鼓班服务的。幼孤之子要补贴家用,自然也会操此熟业。然而孔子毕竟有叔梁讫的血统。叔梁讫则又有东夷遗族的血统,那种凌厉挺出的本性不能磨灭。跟随吹打班东西祈食,受尽冷眼,想必终于触发了夫子致力求学的念头。十五岁,正是独立人格开始显现的时候。然则这个“学”则是在系统之外的,并不像我们一般字面理解的那样,十五岁可以开始学习,也不算晚。“吾十五而志于学”,其学之路,尤见艰辛,其中有孔子深沉的感慨吧。士大夫阶层的孩子,则是按礼于十岁入学,学习初级的技艺、礼仪、歌诗,到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高级课程了。或许孔子正是在操业经历中,看见别家子弟能己所不能,言己所不知,谈吐仪容莫不高雅,激发了这个在操业小圈子里以“才子”小有名焉的少年,立志于学的理想。这是一种天性驱动的,本能激发的求学上进的意愿。是一种自发的求学上进。所以,此句要点在于“志”,而不在于“十五”,或者“学”。唯有学可以开阔心胸,提高人格,增加能力,并且,进入上流社会。

是的,进入上流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平面的。人也都有一个圈子。可以使你跨过自己的界限,跨入另个一高级层面的方法,除了出身之外,莫不以学,莫不以功、名。但是学是基础。所以《论语》里把“学”放到非常显著的地位。《论语》开篇即是“学而”,首句即是“学而时习之……”,这是为广大士民开上进之通途。如今我们把“学”越来越程式化了,其中的意味荡然无存。其实也就失去了“学”的意义和精神。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庄子和老子说:上古真人天生就知道,其次才是通过学习而掌握。从逻辑上讲,我们都是通过学习而知道的,我们没见过,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呢?或许有吧,于是为“天人”留一个生而知之的空间,也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吧。然则客观上却被引申之后,夸大了未知领域的盛景,间接抹杀了人在学上所不得不操持的主观意愿和本性诉求。颠倒了“学”之本性之后,那么也就出现了以“功”、“名”代替学识的社会价值评判。所以只要混成某某协会会员,得过某某奖,获得过某某一级作家职称就可以了。何必真才实学?求取功名,则是有另一套路子的,并不一定靠学问。因为功名在某些人手中,并不在大众的价值评判历史的时间考验里头。

于是,“吾十五而志于学”,其实包含了一种以学识才能求得上进的社会价值判定的意义。孔子曰:吾少而贱,故多能俾事。若推断说,孔子所多能的俾事即与相礼鼓吹有关,那么他的“志于学”,便在于学习礼之大道,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孔子发掘出的礼的内涵上接先王之道,远远超出了仪式所承载的范畴。并且,“儒”真正在夫子手里,成为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独立角色。并且,第一次把“君子”这个阶层性的称谓,演变成一种人格魅力的标准。夫子之志也高,夫子之学也,学于天下。故能成其大。

那么,我们首先要发掘的,是“学”的本性,和学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4-19 23:20 , Processed in 0.03486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