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柳不黄先生《认真赶路,回家看娘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1: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赏析柳不黄先生《认真赶路,回家看娘亲》
《认真赶路回家看娘亲》
春末恭行过小桥,亦惊檐雨滴芭蕉。
尘心或许已无味,一任谁人接玉箫。
  诗的标题,开宗明义交代了诗的主题。
  启句交代了时间,在路上,急行过桥。这句的“恭”字耐人寻味,是炼过之字。第二句,写景,檐雨滴芭蕉。句首用了个“惊”字   。“芭蕉未展”(李商隐)当春雨滴心时,又怎能不为之所动。“芳心尤卷”(钱珝)喜得春雨之时又怎奈得住春的诱惑。第三句,作者用“尘心或许已无味”样式的设问句,巧妙做了看是似是而非的回答,还是坚持“恭行”吧。到了结句,才最后下了决心,既或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吸引,不回头“一任谁人接玉箫”,也要回家看娘亲去。
   思母之诗,孟郊《游子吟》已经写到了极致,后人写此主题的诗很难再翻出新意。柳不黄先生这首思娘诗,暗用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钱珝《未展芭蕉》,以及杜牧“玉人教吹箫”的情愫做串联,写出了新意,读来爱不释手。
  这首诗的手法,以“惊心”与李诗相连,将杜诗的玉人教吹箫,浓缩为“玉箫”,用“接”字 照应。这些都是反衬急切赶路回家看娘。真的是穿针引线丝丝相扣颇具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4-20 22:36 , Processed in 0.03418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